(四)信用制度 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以来,各种银行卡,异地通存通兑盛行,极大地便利了货币的流通,免除了携带大量现金的不便。这种银行卡及存折实际上都是现金卡,你只能支取你存进银行的钱,超过这个限度,就取不出来。过去我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,你不存钱,银行当然不能让你支钱。到了美国,才知道还有一种没有存款,也可用钱的制度,叫做信用制度。由银行发行信用卡,你不存钱,用它刷卡消费,下个月规定时间内向银行交钱,且不收利息。现在,这种消费方式在美国很流行,大部分都是刷卡消费。
信用卡(Credit card),实际上是银行凭你的信用,货款给你消费,亦可戏称之为欠账卡。这里有一个问题:银行怎么知道你是否会赖账不还?你会不会按时还钱?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情况下,美国建立了一种高效的信用制度。首先,全国建立有民营的信用资料机构,电脑库中储存各用户及客户的信用资料;其次它与信用卡公司(主要有四家Visa,Master最著名)联系,归它授权银行发行信用卡(如Visa)。用户到银行申请信用卡,经过信用卡公司信用调查机构调查后,符合条件(信用、守法、年收入等)发给用户信用卡。有了信用卡,你不必事先在银行存款就可刷卡在饭店、商店、宾馆、购票处等地进行消费。下月银行会寄给你账单,在规定时间内,把消费的钱汇去即可,不用交利息,银行及信用卡公司的运转费用,由接受信用卡单位负担,一般在2%左右。银行根据你交款的信用,还可经增加或减少你信用卡支出最高额度。这种制度的好处是:出门不必带大量现金;可以提前消费,特别买大件商品时,可以负担的起(分期付款,但要利息)。
过去我们的消费习惯是“量入为出”,日常开支是这样,买大件商品也是先攒钱,钱攒够了才去买,欠款、借钱总觉得心里不踏实。近来,买房子“按揭”比较普遍了,买高档商品也有分期付款的做法了。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表现。信用卡消费实际上是“超前消费”。到底哪种方式消费好,我没有研究,也说不上来。但是,信用卡不用现金出入,省掉很多点钱、数钱的时间,这是可以看到的好处。由于可以分期付款(事先约定),买一些大件商品,分散时间付款,容易下决心,这也可以说是刺激消费,拉动内需的方法之一吧!美国银行考察你的信用程度,要看你借钱多少,还账是否及时来判断。如果你从来不借贷,也不会还钱,你的信用反而差。如果你借钱(刷卡消费)多还款及时,信用度高,银行会提高你信用支款额度,说不定下个月就会通知你由1000元提高到2,500元。个人是这样,公司也是这样,如果你产能按时归还贷款,信用差了,你到那个银行都再也贷不出款来。在这里长官意志,什么人的面子也没有用,因为这是减少死账、呆账的有效方法。信用卡制度始于1977年,后来由于电脑系统的使用,大容量的电脑库存,网络的普遍应用,这才逐步形成全球化的服务网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达,商业的诚信逐步建立起来了。我们在美国商场几乎没见到假货。我们接触到的机电产品,纺织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标明made in China,以致于我们想买些纪念品作礼物带回国,都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可买。有一些中外合资生产的表,在表带上也要标明made in China;甚至精美的表盒也要标明 box made in China,case made in China.家用电器我们见到的中国货不算多,电冰箱、洗衣机及电视机等中国的强项,商场却很少。有的不适合美国人的习惯,如美国人住地较远,一次购买食品多,需要的是大个冰箱,洗衣机需要的是洗、漂、烘一条龙的。至于电视机见报才知道被“反倾销”了。但是总体来讲,中国货还是占了日用品商品的很大分额。
在国内买东西,很少有不讲价的(大商场除外)。讲价花时间不说,没有经验的人往往上当,被抬高了的价钱所惑,讲了价,还是买贵了。在美国买东西不讲价,但是也有灵活性,价钱是固定的,降价多少摆在明处,便宜货Low price,特价货Special,清仓大甩卖Clearance,打折扣X percent off等都是标在明处。过了这个阶段,价格又上去了。特别是过节阶段要降价,有时几天,有时一天,甚至几个小时。特别有Christmas,Valentine Day,Mother′s Day,etc.所以,一般人买东西都喜欢在节日前去买。还有一种促销方式叫Coupon 在广告上,或宣传品上剪下优待劵去购物,就会在原价上打折扣(10%以内)。另有一种Free购物,起初我大惑不解,我要女儿试验,在Office Max买了一键盘,一盒光盘,当时付了款,过了两个月,钱又汇回来了。据说是为了市场周转一趟,扩大影响。
(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