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年, 闻林转寄来一涵由国外寄回的旧照片, 上面是一涵,唐贤耀和我的合影。三个人正是充满希望的年龄,眼神都充满着对未来的企盼,凝视着前方。我在老照片下面写了两句话,算是对过去的回忆:Why, When, Where; I can’t remember. But Friendship, Exists forever.
去年,我们探亲赴美,我们又有缘相会。到了洛市,我先与46级的王一涵,徐在庸联系,他们都热情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去作客。王与我是老相识,过去在北京北大宿舍同住过;后来,为他夫人绘画积累素材,还到新疆来采过风。我女儿在美还拜望过他。因他家只有三子,想有一个女儿不得,还曾笑认小女为干女儿。我们在美期间,有甚么难处,他们夫妇都当成自己的事,帮助解决。我们想到三藩市去参加45,46级春节大聚会,交通问题不好解决。铁路,公路,飞机都能去,但车站,机场分散,到市区住地较远,两边又无公交车可乘,女儿夫妇也发愁。正议论间,他们夫妇听见了,一涵就提出他正好有事要去三藩市,可以带我们去。他有事是托词,怕我们过意不去,才这么说的。他夫人二话没说,就去打点安排,头天住他家,第二天出发。要知道,洛市距三藩市七,八百公里,开车得七个多小时,我们又不能分担一点,其辛苦可想而知。幸好,我们路上叙起旧事;谈起人生的体验;美国的医疗,养老,保险制度;他在美国的奋斗史等,颇不寂寞,也不致打磕睡。下午,顺利到达三藩市,邹兆年已在家门口等侯了。
谁知道, 到三藩市,我们赶了一天路,连续参加 45,46两级的大聚会,心情也比较激动,老伴高血压病犯了。虽然,第二天降下去一些,但为保险起见,马上打道回府。一涵一早收拾东西,驱车上路往回走。然而,他考虑到来一趟不易,没看到旧金山大桥太可惜了。看到我老伴情况也好多了,于是,车绕道大桥停下。我们休息一下,参观湾区门户的大桥,与当年开发者的代表,一个普通水手的铜像,雕刻碑文的底座合影。后来,又到 19 英哩的森林公园转一圈,不走高速路而走沿太平洋公路,让我们欣赏山光水色。这样,我们弥补了北来湾区的一些遗憾,得以看到旧金山的部分景色。我们走走停停,一边走,一边玩,又绕弯路,足足走了十几个小时,到他家已是万家灯火了。虽然,他很辛苦,很累,可带给我们以欢乐。他觉得很值,很高兴,情绪一直很高。
美国西部,大峡谷,赌城,伦敦桥,算是一大景点, 我们很想去领略一番。买上旅行社的票,但出发地距离远,有一个多小时车程,出发时间又早,很不方便。一涵知道后,他们夫妇热情邀请我们去他们家住一晚,第二天,由他们家出发,到附近旅行社集中去车站,就方便多了。同时,还代我们买好了票。去后,一涵说,他好久没去那儿了,也想再去一趟,就又陪我们走一趟。实际上,他去过多次,不过想带我们去,便于使我们玩得尽兴吧了。过去,他们都是暖和天气,气候宜人时出行,这次却是冬天,对他来说,可是第一次寒冬去啊。一路上,他情绪很高,说说笑笑,颇不寂寞。我们还碰到一个 80 多岁的老太太,移民来美,住纽约,这次孤身来此旅游,连找给她照相的人都不方便。我们换着帮她照,她还要摆各种姿势,换各种衣服来照。后来,她还要给我们分别留下地址,欢迎我们去纽约作客。一涵这种充分为别人着想的精神令人十分感动。
在接触中,我们谈了很多,过去的经历,思想的历程,现在的生活等等。这样,我们的友谊又加深了一层。他谈到自自己的婚姻,学习,工作,家庭等等。他的夫人华之宁是个画家,毕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是艺术的成就。他的恋爱史很浪漫,两家住街两头,一次,在回家路上,他眼前一亮,一个靓丽的女郎骑自行车迎面而过,心里一动,不知是谁家的小姐,这样可爱。后来一打听,才知道是同学华之鸣的妹妹,这就有机会了。于是,以找同学为名,借机追求其妹。她家倒没什么意见,但提出三个要求。一是要入基督教,与家庭一致;二是学校毕业后,才谈婚事;三是要去美国留学。在爱情力量鼓舞下,慢说三个,三十个也不在话下。何况,这些也是他自己的要求,正合其意。于是,水到渠成,经过几年的等待和恋爱,终于成就了美满的婚姻。他们几十年来,互相爱慕,互相体贴,互相尊重,互相照顾,生活十分幸福。前一阶段是夫唱妇随,之宁在家带三个孩子,继续抽空学习绘画,一涵在 IBM 公司努力工作 28 年,取得成绩,赚钱养家。后来,一涵退休后,就变成妇唱夫随了。由于一涵工作业绩好,不但有社会保险, IBM 公司还发给一定比例的退休金,保证他们较高的生活水平。他就整天为太太服务,从前钉画框,现在张罗办画展,陪伴夫人到各地巡回展出。他们生活得很充实,幸福。对小孩的教育,他们思想一致,要求他们有自立精神,成年后,就要另立门户,奋斗成家。现在,小孩都有自己的事业,在不同岗位上,不同的地方,业有所成。只有小儿子在洛市工作,;来往多一点。其他距离远一点,也经常去看望。丈母娘 90 多岁了,住医疗公寓,医生开办,集医疗,护理于一体。他们经常去看望,接她去教堂做礼拜。
一涵入教后,潜心研究聖经,颇有所得,有时,还以长老身份布道。那天,应他之邀,我平生第一次进入教堂,听他布道。一个教徒埋怨别人对他不好,神告诉他,你自己也有罪,你为什么不反省自己?后来,他告诉我,一个人应以喜乐的态度对待人生,思想就可以得到解脱。所以,对待人生的态度就可以豁达了。我说,这与一些医学专家的看法是一致的,他们也认为,乐观的精神是健康的基础。虽然,出发点不相同,但结论却有一致之处。
后来,他先回到夫人老家无锡,我给他发电信,告知闻林新婚,得到迟到的幸福,相约同去祝贺。他回答说,幸福没有迟到的,他一定前来祝贺,还要我不要事先告诉老闻,给他一个惊喜,他为此专程赶到赶到北京,待了几天,可见他对同学的情谊。
2004. 10. 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