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国主义教育

父亲回忆

我家住在重庆,小学上的是巴蜀小学。师资中,校长,主任及部分教师由江苏聘请,加上部分本地老师组成。时值抗日战争前后,抗日情绪比较浓厚,我们也受到抗日教育。我们的教科书中就有“台湾糖,甜津津,甜在嘴里痛在心。”之类的课文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重庆遭到日机疯狂大轰炸,我们躲进校内山脚下简陋的防空洞。只听得飞机的轰鸣声,稀疏的高射炮射击声,炸弹的呼啸爆炸声,响成一片。解除警报后,同学们集合,望见城内满天的火光,校长对大家讲:“同学们看,这就是日本人的暴行,炸死,炸伤我们多少同胞,烧死烧伤我们多少同胞,毁灭了多少同胞的家园。日本人侵略我们国家,犯下了滔天罪行。我们一定要报这个仇,你们要学好本领,将来才能报仇。”(大意)从小我们就受到抗日救国的思想教育。

在南开,张伯苓校长,喻传鉴主任等一批老南开人,对我们言传身教,爱国主义精神更是深入人心。南开学校的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。我记得很清楚,张校长在星期一早晨周会上,经常讲:咱们南开如何,如何。讲的是南开过去坚持抗日救国的思想,如何奋斗,艰苦办学的。喻主任带领教职员工认真负责办学,一丝不苟办学的精神,贯彻公能校训,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的精神,使我们耳濡目染,纷纷立志报国。加上形势动荡,后方也能感受到国家受到的威胁,逐渐树立报国之志。日本飞机还几次向南开扔炸弹,炸坏了我们的校舍。后方生活艰苦,经常停水停电,初期还每天跑警报,钻防空洞,无法正常学习。伙食经常是藤藤菜,腌榨菜,水煮南瓜为菜,饭是霉杂的平价米。日本人还时时窥视重庆,时时有侵入之虞。后来,远征军出国打日本,南开人去了40多名。后来日本人打到独山,重庆震动,国民党借机号召十万知识青年从军。我与沈锷相约去报名,后因体弱没有去成。

Loading